硬核担当、勠力拼搏,这就是天津师大学工人的战疫答卷!
党委学工部消息(通讯员 杨晨)数九寒冬,疫情突至,海河之滨的这座城市看似按下了暂停键,但对立志跑赢“病毒”的天师大学工干部而言,过去的十几个昼夜,争分夺秒的他们一直开着“倍速”:及时、高效、精准,是他们对待每一项工作的要求,暖心、温情、守护,是他们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承诺。一路上,他们昼夜奋战、逆风奔跑、无畏无悔,守稳底线、筑牢防线、战在一线,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清零战”中,用“硬核担当”传递着守卫津城平安的最“硬”师大态度,用“勠力拼搏”诠释着守护学子健康的最暖师大温度。
守稳“底线”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2020年以来,天津师大学工干部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始终不放松、不懈怠,坚守阵地、冲锋在前,两年里,不仅守护住了校园和学生的安全,更为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发力,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坚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为随时迎接挑战奠定了牢固基础。如今,面对疫情,又是他们,率先出列,勇毅“出征”,成为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定海神针”。
2022年1月9日凌晨全员大筛的一声“号令”,学工人迅速集结,他们是紧急排查时的“急先锋”,日常精细化管理形成的各类详实数据使他们能够瞬时化身“福尔摩斯”。
首轮排查的3万余通电话覆盖所有学生,网罗学生的位置信息、动态情况,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各类排查。自此,“排查追踪”和“暖心守护”成了学工人共同的关键词。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稳定,虽现实状况各异,但办法更胜一筹。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娟与4名辅导员5分钟就组成了一支“突击队”,连续6天,团队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离津时间、健康码、属地报备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一一核准。王丽娟手边一页页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颜色的统计数字,这是只有她自己才看得懂的“天书”。当拿到最后一名学生核酸阴性结果的时候,王丽娟觉得连续多日的疲惫值了。
化身“技术达人+大表哥”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辅导员姜有辉,通过GPS定位准确掌握、详尽汇总每一位学生的当前信息;文学院辅导员刘畅11次联系当地疫情防控中心、5次联系当地县人民医院,只为帮助一名学生尽快完成核酸检测、拿到结果......无论昼夜,辅导员们的手机始终保持最大音量,保证手机一响、微信一震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消息迅即进入工作状态,每隔一小时设定一个闹钟提醒更是他们深夜的“标配”,确保工作接收不耽误、信息传输不延误。
学工部作为全校3万余名学生信息汇总报送的“中转站”,作为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部”,更是通宵达旦地坚守阵地,与一线辅导员形成“人人参与、时时共享、事事联动”的合力,做到底数清、状况明、无遗漏,用清晰准确的N条数据,筑起密不透风、防止疫情外溢的坚实堡垒,以万分精细铸就“四个百分百”迅速落实。
筑牢“防线”
任何时候扛得住压力、担得起使命
学工战线上,总有一些突如其来和意想不到,但面对一次次挑战,学工队伍从未退缩,时刻保持斗争精神,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2022虽起步不易,但他们勇担使命,阔步向前。
面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他们用“父母心”望闻问切反复确认。从凌晨到深夜,无论身处何地,学生的安危是他们的心心念念,嘘寒问暖是他们的“一日三餐”,24小时“不掉线”是他们的真情守候,“我在”是他们最深情的告白。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宋倩的爱人是一名狱警,目前已经在岗封闭30多天,何时换防不得而知。她常常左手拍着年幼的孩子入睡,右手用手机关注着自己的222名学生。孩子入睡后,她一一联系每个学生,叮嘱防疫要求、关心假期规划、分享抗疫收获……深夜里怕错过工作消息又怕铃声吵醒孩子,她将手机调为震动状态握在手里入睡。在她的带动下,她所带支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全部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并以党支部的名义向天津慈善基金会抗疫专项捐款1050元。宋倩说:“其实这段时间挺难的,但是作为一名辅导员,守护引领学生成长,我义不容辞!”
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按计划返乡的留校、留津学生成为辅导员们最大的牵挂和最深的惦念。辅导员致全校学生的一封信、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线吹响共克时艰的战疫“集结号”;为了确保同学们能够舒心、开心地在校园学习、生活,学工部第一时间组织了调研,及时将学生需求进行分类反馈,新鼎娱乐依照反馈内容及时调整体育馆、图书馆开放时间,开设线上“赋能小课堂”让留校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丰富多彩;全年无休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让同学们能够在需要时既舒心、更暖心;“全覆盖”“面对面”逐一走访看望留津未返乡的学生,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班主任组成的帮扶团队和留校、留津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用贴心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安心、让每位家长放心。
为尽快走访到学院40名留津未返乡的学生,体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旭一天开车7个多小时,往返西青、东丽、河东、滨海新区等地家访。“只有看到每个留津学生的生活状态,跟他们面对面谈谈心才放心。”她说道。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辅导员刘通驱车46公里来到学生李春锦在蓟州区渔阳镇的临时住所,帮助他疏解心情,带去老师们的叮嘱和关切。守护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背后有新鼎娱乐,身旁有老师的踏实与力量就是全体学工人在“硬刚”奥密克戎的征途上最坚实的足迹。
因疫情放弃返乡、留在校园陪伴学生的辅导员们默默藏起思念,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关照留校学子。心理学部辅导员张彬使出“浑身解数”,线上线下持续赋能,为学生传递能量,提振信心;化学学院辅导员王星、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张帅身在隔离地,仍克服短暂困难全心投入工作,只为时刻守护……辅导员们用担当、乐观、无私,带给学生信心、温暖和希望,为学生建起了固若金汤的坚强防线,压不垮、打不散。
战在“一线”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胶着之时不言放弃
“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疫情突发以来,师大学工人“率先”,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他们说:“疾风来时就不能安之若素,强风劲时更不能有一丝懈怠!”前线需要,他们闻令即动,踊跃投身志愿服务,是守护津城的“暖大白”“志愿红”,是身先垂范的榜样,更是学生眼中的“yyds”。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原定假期举行婚礼的教育学部辅导员吴竞,和家人商量后毅然决定推迟婚期,投身抗疫志愿服务队伍。当洁白的婚纱换成出征的志愿红,她说:“家人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抗疫出力、守卫津城,我们推迟婚期的决定,家里人特别支持,也觉得由衷自豪,这是‘舍小家、为大家’家风的传承。”
新婚不久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辅导员李佳珩,原本计划回乡与家人过第一个团圆年,疫情突发,她与爱人决定就地过年。“没问题!”是她接到社区安排每日值守小区门口任务时第一时间给出的坚定答案。挂断电话后,她马上拨通了医院的电话,推迟早已约好的结节手术,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中。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鲁冰、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许纯,身兼数责,在精心精准做好全院学生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奔走在社区楼栋间,助力核酸大筛;历史文化学院辅导员白卓让第一时间在社区报名,穿上红马甲,在7次核酸检测工作中助力社区“敲门行动”;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王建君、政治与行政学院辅导员侯雅鑫、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鲍鹏,穿上“防护服”连续10余小时的坚持与坚守,在社区党员先锋岗位上让党旗高高飘扬;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常文慧、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家平、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金明昊、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辅导员杨浩等一批辅导员临危受命,一句“我能行!”便毅然背起行囊奔赴津南,哪里有需要就“战”在哪里,穿上防护服,和病毒正面交锋;音乐与影视学院辅导员李静用文字传递勇气和信心,给学生的一封封信、一条条回复,是师生间同为志愿者的同向同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即使口罩、面罩结冰,手脚冻得红肿,这支队伍始终用行动证明:寒冬腊月,萧萧风雪,师大学工人永远热血!
辛丑岁末,战疫号角接连吹响;夜以继日,多方联动守护安康;曙光初现,为团聚梦圆保驾护航。这场战斗,师大学工人用“我能行”的坚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的责任担当,筑起温暖而坚实的安全屏障;用“在一起”的笃定承诺淬炼“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续写育人征途中的动人篇章,守护成长!
冷暖交替
陪伴始终唯一
携手前行
战疫无往不胜!
照片由党委学工部提供
编辑:夏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