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第五届马季相声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4-04-15

音乐与影视学院消息(通讯员 吴珊)4月13日,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主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时代新作,为人民送欢笑”为主题的第五届马季相声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

马季艺术研究会会长、国际说唱艺术联盟主席姜昆,联合打造马季相声艺术文化品牌领导小组组长高玉葆,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波,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曲凯,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赵华,马季弟子、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炎,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常祥霖,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钟英华,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佟德志,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伯苓出席。

姜昆在讲话中表示,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至今已成立八周年,连续举办四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让相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更让马季先生的精神得以延续。接下来,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将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正风,让以马季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相声焕发新的艺术魅力,在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作用,真正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指导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相声艺术满足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在人民心中扎根。

毛劲松在致辞中代表宝坻区委、区政府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谈道,近年来,宝坻区始终把擦亮“文宝坻”这张名片融入到全区文旅融合发展之中,推动马季艺术馆、袁黄纪念馆、了凡公园等成为市民“打卡地”,成功塑造“马季相声会”“了凡·赐福巡游”等一批文化IP。今年,宝坻区还将举办宝坻区首届“马季杯”中小学生相声展演、马季精品相声欢乐汇、“书写作品里的相声大师”书法作品展等传承弘扬马季相声艺术系列文化活动,以及音乐节、青龙湾森林半程马拉松等活动,更好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毛劲松热情邀请相声艺术家们能够深入宝坻,重温马季先生成长之路,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创作更多有筋骨、有精神、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描绘宝坻画卷、传播宝坻声音、讲好宝坻故事,各方携手把马季先生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马波指出,马季相声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收获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声繁荣发展作出了大量意义深远、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全面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我们要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相声艺术的最高标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创作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相声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曲凯代表新鼎娱乐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天津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汇聚各方力量,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声)传承基地,整合、用好优秀相声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之路,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召开第五届马季相声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鼎娱乐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要求的实际举措。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艺术家朋友们一如既往关注天津师范大学、支持马季艺术研究会发展建设,为推动相声艺术高质量传承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赵华、常祥霖分别代表市文联、中华曲艺学会进行致辞,他们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聚焦以文化人实施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行动,扎实做好“马季杯”全国相声展演和组织工作,让相声艺术在天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学术论坛阶段由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季艺术研究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鲍国华主持。马季先生再传弟子、北京曲协副主席李寅飞,马季先生再传弟子、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副团长应宁,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鲍震培,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蒋慧明,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相声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李立山,山东省文联文艺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一级编剧孙立生等曲艺界、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先后围绕主题,分享观点,为传承弘扬马季相声艺术注入新能量。

论坛期间,联合打造马季相声艺术文化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分别召开工作会议,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工作,聚焦打造相声精品新作,培育德艺双馨人才,服务天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任务和相关举措。


摄影:卜一凡

部分图文来自宝坻融媒

编辑:张立新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