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打造优质教研团队——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展线上教研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1-05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消息(通讯员 郝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日,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围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赵雅文为全院师生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论述为切入点,结合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从传播过程、传播群体、跨文化沟通以及人际交往风格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教学展示与经验交流会上,2022年“汉教英雄会”教师团队展示了短剧“张骞出使西域”等视频片段,学生团队以“愚公移山”作为教学内容,将戏剧表演引入中文课堂,开展“沉浸式”文化学习。两个团队在课程设计中注重不同国家的文化相通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体现。汉语国际教育学系和语言文化学系教师分别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国别特点,深入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依次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专家引领助提升 课题研究促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师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拓宽研究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学院先后邀请北京语言大学邢红兵教授、李先银教授作学术报告,组织第四期“学术交流工作坊”活动,邀请陈晨教授作学术报告。

邢红兵以“语言研究的认知加工视角”为题,从语言认知加工和语言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考察语言及语言习得问题,结合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侧重讨论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关系在二语习得教学中的作用。

李先银以“话语填充:自然口语交际中的时间管理策略”为题,介绍了自然口语交际中的时间管理策略,认为自然口语交际因认知和情感原因会导致输出延迟,说话人可能采取填充手段对空白的时间进行填空,而填充手段有声音拖长、重复、使用填充标记等。

陈晨以“三语习得中的迁移模型和特征重组:从宏观论‘道’到微观求证”为题,结合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双重视角,从理论层面对六个经典迁移模型进行梳理、对比和思考,分析语言习得中的特征提取、添加和删除等系列过程。

线上教研同交流 网课经验共分

为进一步做好中外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培养工作,增进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培养工作交流会和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工作经验交流会。

在学生培养工作交流会上,全体论文指导教师就指导学生的心得体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经验做法建议依次发言交流。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每位负责人结合本学期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不同团队不同课程组各自特点对工作计划制定、落实开展、困难问题进行反思总结。

本次教学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活动内容丰富,氛围轻松愉快,让思维追溯本质,促整体行稳致远。多年来,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高度重视教研周的活动安排,为凝聚师生智慧,创新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今后,学院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学院优势,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艾景峰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