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躬耕不辍 精业笃行丨鲍国华:潜心育人,笔耕不辍


发布时间:2023-10-07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鼎娱乐党委为大力表彰在教书育人、师德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模范教师和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评选出10位优秀教师、5位优秀教育工作者、15位师德先进个人和5个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榜样的立德垂范效应,巩固主题教育和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成效,党委教师工作部精心汇编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出“躬耕不辍 精业笃行”系列宣传学习栏目,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不断创业绩建新功,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3年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文学院鲍国华。

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潜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

勤耕杏坛 传道解惑

“师者,人之模范也。”鲍国华从教21年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严谨治学”的理念,在教学方面也获得了一系列奖项——获得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天津师范大学“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综合素养历练工作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在他看来,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任教于高校的党员教师,应该把师德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使之成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指针。

鲍国华从教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开设本科生课程6门、硕士研究生课程2门、博士研究生课程2门,其中1门获评天津市级精品课,1门获评天津师范大学精品课。他潜心教学,关注专业和学科建设,作为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担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负责人期间,先后获批天津市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顺利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对于学生,鲍国华认为“传道解惑”不仅限于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学生心理的成长与成熟。在专业上,他以严谨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探讨,其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2篇,其中6篇获校级优秀论文;硕士学位论文25篇,其中1篇获校级优秀论文。在课余时间,鲍国华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困惑与诉求,促进学生对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并积极推荐学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先后有10余名学生在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高校或研究单位工作,成为学术界的新生力量。学生不仅在专业领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也增强了对母校的情感认同。

科研领学 追求卓越

在鲍国华看来,科研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科研能对教学进行反哺,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学,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科研中,“卓越”是鲍国华的追求,他努力完成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入选多个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篇,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8篇。鲍国华专注于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等。他还担任多个学术评审和专家职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70余次,多次作大会发言、主持及评议,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注社会 服务人民

在日常生活中,鲍国华也践行着“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他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党员进社区”等服务性工作,多次为社区和中小学开设包括“如何读一本书”系列公益讲座,深受大家欢迎。疫情期间,他积极做好组织宣传、秩序维护和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工作。

“我所喜欢的师大老师,一为学术一流,一为品格一流,而鲍国华老师二者兼备。”这是岳曲,一名本科生的短文《像他这样受学生喜欢的人》的结语。从教多年来,鲍国华始终以“潜心育人,严谨治学”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照片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提供

编辑:孟宏发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