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心理学部张环副教授团队的文章《学龄中期儿童团体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发表
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张环副教授(第一作者)和刘拓副教授(通讯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学龄中期儿童团体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在《心理发展与教育》2024年第40卷第4期发表。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支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基于此,文章揭示了学龄中期儿童(8-10岁)团体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个体创造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首先,研究指出学龄中期是儿童团体创造力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培养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团体创造力,为未来的社会创新和国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团体创造力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不仅在人才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在社会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龄中期儿童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其团体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创造力思维训练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9岁儿童团体创造力的发展。针对这一发现,新鼎娱乐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应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培养,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总之,本研究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密切关系。学龄中期儿童作为未来的创新者和建设者,其团体创造力的培养对于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链接:《学龄中期儿童团体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中国知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