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心理学部杨海波教授课题组的论文“Neural mechanisms of behavioral addiction: An ALE meta-analysis and MACM analysis”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发表
发布时间:2025-05-14
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杨海波教授课题组撰写的论文“Neural mechanisms of behavioral addiction: An ALE meta-analysis and MACM analysis”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发表。杨海波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李兆岚为第一作者,该成果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行为成瘾是一种复杂且多因素交织的疾病,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行为成瘾者所表现出的异常脑区活动并不完全一致,而且这些异常激活的脑区在个体成瘾行为的不同发生阶段(如奖励寻求阶段、自我控制阶段和决策阶段)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采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 ALE)元分析和脑连通性元分析模型(Meta-analytic Connectivity Modeling, MACM),深入探讨了行为成瘾及其三个关键发生阶段所涉及的脑区和神经网络。
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成瘾者在右侧下额回、双侧尾状核和左侧中额回表现出过度激活,且右侧尾状核、左侧尾状核与右侧下额回之间存在显著的功能连通性。这些发现表明,行为成瘾与额-纹状体回路密切相关。此外,行为成瘾者在奖励寻求、自我控制和决策阶段表现出特定的神经激活模式,这些模式表现为与各阶段特征相关的脑区激活差异,以及功能连通性的特异性变化。该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行为成瘾者最为核心的神经改变,并进一步拓展我们对行为成瘾神经机制的了解。
【关闭】